1957年2月27日,毛泽东在有1800多位各方面人士出席的最高国务会议第十一次(扩大)会议上,以《如何处理人民内部的矛盾》为题发表讲话,系统地阐明了关于严格区分社会主义社会的敌我和人民内部两类矛盾以及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此前,毛泽东在一段时间里一直思考这些问题,如他自己所说:“本来在心里积累了很久”。这篇讲话后来经过整理并作了若干修改与补充,以《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为题,于同年6月19日公开发表。毛泽东在这篇具有重大理论和实践意义的著作中,深入研究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问题,形成一套系统的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内部不同性质矛盾及其处理这些矛盾的理论,是党的八大路线的继续和发展。其主要观点是:
矛盾是普遍存在的,社会主义社会也充满着矛盾,正是这些矛盾推动着社会主义社会不断地向前发展。但是,许多人不敢公开承认我国人民内部还存在着矛盾,正是这些矛盾推动着我们的社会向前发展;许多人不承认社会主义社会还有矛盾,因而使得他们在社会矛盾面前缩手缩脚,处于被动地位,不懂得在不断地正确处理和解决矛盾的过程中,将会使社会主义社会内部的统一和团结日益巩固。这样就有必要在全国人民中,首先是干部中进行解释,引导人们认识社会主义社会中的矛盾,并且懂得采取正确的方法处理这种矛盾。毛泽东说,有人说社会主义社会可以“找到”矛盾,这不对,不是找到找不到矛盾,而是充满着矛盾。“在解决这些矛盾以后,又会出现新的问题,新的矛盾,又需要人们去解决。”否则,社会发展就将停止。他提倡运用对立统一规律深刻分析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
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仍然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不过社会主义社会的这些矛盾同旧社会的矛盾例如资本主义社会的矛盾具有根本不同的性质和情况。资本主义社会的矛盾表现为剧烈的对抗和冲突,表现为剧烈的阶级斗争,那种矛盾不可能由资本主义制度本身来解决,而只有社会主义革命才能够加以解决。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是另一回事,恰恰相反,它不是对抗性的矛盾,可以经过社会主义制度本身的调节,不断得到解决。在我国,“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已经建立起来,它是和生产力的发展相适应的;但是,它又还很不完善,这些不完善的方面和生产力的发展又是相矛盾的。除了生产关系和生产力发展的这种又相适应又相矛盾的情况以外,还有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的又相适应又相矛盾的情况。”毛泽东指出,所谓“相适应”,就是社会主义生产关系比较旧时代生产关系更能够适合生产力的发展,能够容许生产力以旧社会所没有的速度迅速发展,因而使人民不断增长的需要能够逐步得到满足的这样一种状况。而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制度和法律,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指导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对于社会主义改造的胜利和社会主义劳动组织的建立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所谓“相矛盾”,就是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存在,国家机构中某些官僚主义作风的存在,国家制度中某些环节上缺陷的存在,又是和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相矛盾的。“矛盾不断出现,又不断解决,就是事物发展的辩证规律。”毛泽东认为,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引发政治、经济、文化等各种矛盾的产生和发展,因为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基本上是相适应的,所以这一矛盾能够经过社会主义制度本身得到调整和解决。这个矛盾的解决,也是其他矛盾解决的根本。总之,社会基本矛盾运动,是推动人类社会不断发展的动力,是各种社会形态发展和变革的根本原因。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论断,第一次科学地揭示了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动力,实际上为后来的社会主义改革奠定了认识基础。
社会主义制度下存在不存在矛盾,这是很长一个时期内被回避的问题。在领导苏联建设社会主义的实践中,斯大林一直不承认社会主义制度下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苏联肃反扩大化,就是因为没有处理好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直到他去世前一年才开始意识到这个问题,但也没有把它当作全局性的问题提出来,没有认识到正是这种矛盾和解决矛盾的过程推动着社会主义社会向前发展。在我国,曾经有许多人也不承认社会主义社会存在矛盾,在面临种种社会矛盾时显得缩手缩脚,无所适从。毛泽东不仅把长期被回避的这个问题鲜明地提出来,而且把它提升到一个重要地位来认识,从理论上作了明确的阐述,并深刻分析了社会主义社会的两类矛盾及其解决的方法。
毛泽东强调,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反映在政治上可以划分为敌我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两类。他指出:社会主义社会存在着敌我之间和人民内部两类性质根本不同的矛盾,为了正确认识这个矛盾,应该首先科学地界定人民和敌人这两个概念。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一切赞成、拥护和参加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阶级、阶层和社会集团,都属于人民范畴;一切反抗社会主义革命和敌视、破坏社会主义建设的社会势力和社会集团,都是人民的敌人。在我国现在的条件下,所谓人民内部的矛盾,包括工人阶级内部的矛盾,农民阶级内部的矛盾,知识分子内部的矛盾,工农两个阶级之间的矛盾,工人、农民同知识分子之间的矛盾,工人阶级和其他劳动人民同民族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民族资产阶级内部的矛盾,等等。我们的人民政府是真正代表人民利益的政府,是为人民服务的政府,但是它同人民群众之间也有一定的矛盾。这种矛盾包括国家利益、集体利益同个人利益之间的矛盾,民主同集中的矛盾,领导同被领导之间的矛盾,国家机关某些工作人员的官僚主义作风同群众之间的矛盾。这种矛盾也是人民内部的一个矛盾。一般说来,人民内部的矛盾,是在人民利益根本一致的基础上的矛盾。敌我矛盾是对抗性的矛盾,人民内部矛盾,在劳动人民之间是非对抗性的矛盾。在被剥削阶级和剥削阶级之间,除了对抗性的一面以外,还有非对抗性的一面。工人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矛盾是人民内部的矛盾。毛泽东提出,不同性质的矛盾,只有用不同性质的方法才能解决。敌我之间的矛盾和人民内部的矛盾,是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因而解决的方法也不同。前者是分清敌我的问题,需要用强制的、专政的方法去解决;后者是分清是非的问题,只能用民主的、说服教育的方法去解决,决不能用解决敌我矛盾的方法去解决人民内部的矛盾。毛泽东还提出两类矛盾在一定条件下会互相转化,所以应该创造主、客观条件促使矛盾向好的方面转化,而不是相反。
毛泽东讲话的重点是讨论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他详细阐述了解决人民内部矛盾的民主方法,就是采取“团结——批评——团结”的方针,即从团结的愿望出发,经过批评或者斗争使矛盾得到解决,从而在新的基础上达到新的团结。这是1942年延安整风运动以来解决党内矛盾的基本经验,全国解放后,党对民主党派和工商界采取了这个方针,现在要在整个人民内部继续推广和更好地运用这个方针。毛泽东进一步指出:“我们的根本任务已经由解放生产力变为在新的生产关系下面保护和发展生产力。”也就是说,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应该转到经济建设方面来。因此,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就成为国家政治生活的主要内容。毛泽东说:“现在的情况是:革命时期的大规模的急风暴雨式的群众阶级斗争基本结束,但是阶级斗争还没有完全结束;广大群众一面欢迎新制度,一面又还感到还不大习惯;政府工作人员经验也还不够丰富,对一些具体政策的问题,应当继续考察和探索。”他认为,在这个时候,提出划分敌我和人民内部两类矛盾的界线,提出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以便团结全国各族人民,发展我们的经济和文化,巩固我们的新制度,建设我们的新国家,是十分必要的。这样,实际上就把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作为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了。
围绕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这个主题,毛泽东联系农业合作化问题、工商业问题、知识分子和青年学生问题、少数民族问题、肃反问题、少数人闹事问题,以及关于统筹兼顾、适当安排,百花齐放、百家争鸣,长期共存、互相监督,勤俭节约和中国工业化道路等问题,系统地分析和阐明了社会主义建设的一系列重大问题:在社会经济方面实行统筹安排和兼顾国家、集体与个人三者的利益,并找出一条中国工业化的道路;在科学文化工作中贯彻“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在与民主党派的关系上实行“长期共存、互相监督”;在汉族和少数民族方面一定要搞好关系,关键是克服大汉族主义,同时应当克服地方民族主义;对知识分子应当从根本上改善同他们的关系,给予信任,善于团结,同时加强对他们的教育和思想政治工作。毛泽东还特别强调:对知识分子和青年学生要加强思想政治工作。思想政治工作,共产党应该管,青年团应该管,政府行政部门应该管。对于错误的东西要有批评。批评和自我批评是人民内部教育自己和发展自己事业的一个方针。毛泽东提出这些方针政策,接续了《论十大关系》的基本方针和八大的政治路线。它的着眼点,在于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人,尽可能将消极因素转变为积极因素,为建设社会主义这一伟大事业服务。
1957年3月6日至13日,中共中央在北京召开全国宣传工作会议。会议的主要议题,是传达贯彻毛泽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讲话,研究思想动向和认真贯彻“双百”方针等问题。会议期间,毛泽东先后召开五个座谈会,了解宣传工作和科学文化工作中存在的现实问题,为思想文化领域贯彻“双百”方针鼓劲。12日,毛泽东在会上发表讲话。他首先指出:社会大变动时期,几亿人口进入社会主义改造运动,各种不同意见在思想上有所反映,这种情况是完全可以理解的。制度的变化,是一个大变化。现在思想这样混乱,就是社会基础变动而来的反映。但是怎样解决思想问题,有两种截然不同的方法。毛泽东主张:“不能用专制、武断、压制的办法,要人服,就要说服,而不能压服。”针对党员干部中对“收”还是“放”的认识很不统一的情况,他还指出:领导我们的国家应该采取“放”的方针,就是放手让大家讲意见,使人们敢于说话,敢于批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只会发展真理,发展艺术,使我们少犯错误。他明确宣布:整风先在党内整,党外自愿参加,批判主观主义(包括教条主义)、宗派主义、官僚主义,克服错误,造成自由批判的环境和习惯。整风方法,像延安那样,研究文件,批评错误,小小民主,和风细雨,治病救人,反对一棍子打死人的方法。在强调“放”的方针时,毛泽东也提醒人们注意:“长时间以来,人们对于教条主义作过很多批判。这是应该的。但是,人们往往忽略了对于修正主义的批判。”他指出,现在还有阶级斗争,“主要是政治战线上和思想战线上的阶级斗争,而且还很尖锐。思想问题现在已经成为非常重要的问题。”讲话结束时,毛泽东要求各地党委把思想问题抓起来,特别是省、市、自治区党委第一书记要抓思想问题。
毛泽东《在全国宣传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是《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讲话精神在宣传和思想方面的进一步展开。毛泽东借鉴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历史经验,在总结中国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出现的新问题的基础上,提出并系统论述社会主义社会矛盾问题的学说,阐发通过开展整风造成一种新的政治局面的思想,把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作为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以解决党自身的思想作风问题为着眼点,详细阐述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一系列方针。这些论述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在一些重大方面推动八大路线继续向前发展,为中国共产党正确认识中国基本国情奠定了理论基础,对党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具有长远的理论指导意义。
内容来源: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著:《中国共产党历史 第二卷(1949-1978)》(上册),中央党史出版社2011年版
照片来源:新华社
编辑:党群工作部